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于香港文化中心表演多场音乐会

·  欧洲网 http://www.ouzhou.cc 日期:2017年04月06日_2017-04-06

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于香港文化中心表演多场音乐会,欧洲,欧洲网

  欧洲网(http://www.ouzhou.cc)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于香港文化中心表演多场音乐会。今届香港艺术节请来了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于香港文化中心表演多场音乐会,笔者欣赏了其中的两场,在二月二十六日之德伏扎克的《圣母悼歌》。《圣母悼歌》拉丁文的诗文从中世纪一直流传,歷代有不少的作曲家为诗文谱曲。图: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杨纳杰克歌剧乐团及合唱团


  德伏扎克《圣母悼歌》


  诗文描述圣母玛利亚在十字架下悲痛目睹儿子耶稣受难离世时哀恸之情,德伏扎克的《圣母悼歌》在众多著名的《圣母悼歌》中属于较大的编制。

        一般认为诱发德伏扎克动笔及完成《圣母悼歌》,是与他三名年幼子女去世有关,不过作品毕竟是充满虔诚的宗教热忱,能够描绘漫天愁云黑影的悲鸣哽咽声,但又同时充满细腻深刻的阐述,情感跌宕起伏甚大,效果感人至深,真是十分欣赏布尔诺国家歌剧院的演出。


  管弦乐团、合唱团和四位独唱家,把巨著的张力显示无遗,十段的诗文和唱段、场景的营造各自成体系,由于歌词主要瀰漫着悲恸之情,灰沉的气氛,如果作曲家未能引入多元的变化,很容易会变得单调乏味,但德伏扎克却经过细緻的编排令到织体的厚薄,人声、乐器多寡达至平衡,例如第一乐章气势恢宏的大合唱与乐队配合得宜,下行半音阶的旋律线条恍如圣母凄然泪下,加上不协和弦更能刻画断肠之声,突然的强奏又显悲恸之情如涌流冲击,到了第二乐章之段落只用四个独唱家,婉转之声令人沉思反省,及后乐曲都会巧妙运用大型与小组音色和组合的对比及变化,最后的第十段更是精彩绝伦,开始时重用第一乐段的素材,诗文描述主赐我(耶稣)死后升天,荣主爱主亿万年,到最后唱“亚孟”时更用了飞升澎湃的和声转换,用上具气势的赋格模仿对位,这样走向光明与盼望,想像雄奇,令人折服!担任指挥的基兹林克对速度、气氛的掌握很突出,令全曲剧力全然透视出来。


  杨纳杰克《小交响曲》


  第二场音乐会在二月二十八日,这是全杨纳杰克的作品。

         杨纳杰克(1854·1928)与德伏扎克(1841·1904)二人分属好友,年轻时的杨纳杰克的作曲风格深受年长一些的德伏扎克影响,但杨纳杰克到了二十世纪时的创作风格起了很大的变化,而他最突出和成功的作品大多在五十岁后才创作,是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由于他不倦的学习及长时间搜集研究民间音乐,之后又从捷克语之节奏和特徵体会出一些旋律轮廓和节奏动机,逐渐形成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乐曲富创意与想像力,具备现代气息但不会艰涩难明。


  杨纳杰克在二十世纪初就在布尔诺定居及办风琴学校,为布尔诺的地方奠下良好的音乐教育基础,笔者在二○一四年也专程到布尔诺游览,到访杨纳杰克的故居(今成作曲家的博物馆)缅怀作曲家的生平事迹,城市虽然不大却是闲适舒泰、地灵人杰,今日能欣赏到布尔诺国家歌剧院的演出,自是有一番滋味。


  布尔诺的音乐家们真的很了解作曲家的风格,第一首乐曲《小交响曲》,第一乐章铜管乐奏出的号曲,金碧辉煌的格调,配以现代感的节奏动机,第二乐章“城堡”木管乐的舞曲充满动感和奇趣,第三乐章“女王的修道院”弦乐的声音融和与木管乐的交织甚具气氛和情调,第四乐章通往城堡的街道又变得活泼热闹起来了,第五乐章市政厅,开始时柔和轻巧,后来回到乐曲首段的号曲便相映成趣了。管弦乐团演绎生动活泼、变化灵巧,音色表现相当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