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驻华大使:新华网专访芬兰驻华大使 与中国在冬运动合作
新华网: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经济总量首次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 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马寰雅: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曾经多年保持2位数经济增速,因此毋庸置疑,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因此,我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取决于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例如,重组国有企业、向绿色经济转型和环境问题,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是最大的单一市场,因为中国的消费者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这并不特指某个特定的行业市场。
新华网:去年以来,“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民粹主义迅速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您如何看待目前一些国家的“逆全球化”思潮?您认为未来全球化将如何发展?
马寰雅:我们不幸地看到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情绪在全世界范围迅猛扩张。我认为它部分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疾症:人们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更为不安。但是,就像习近平主席今年在达沃斯论坛上所说的一样,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
作为一个GDP主要依赖于对外贸易的小国,芬兰一直以来都是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重要的是,全球治理体系和主要机构应在规则制定时发挥作用。强大的联合国和其他多边机构更加符合我们的利益。
新华网:目前,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重大发展问题已经超越国界,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共同参与治理。您认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起到什么作用?
马寰雅: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正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比如在二十国集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联合国中,我们希望中国继续扮演好一个大国的角色。多边机制和对话是协调不同利益和更好达成全球共识的重要工具。
举例来说,我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就是中国和欧盟能加强紧密合作的领域。中国和欧盟都设定了明确的国内气候与环境目标,双方的合作将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引领。
例如,建立中国的排污权交易计划就是一个中国与欧盟的合作范例,今年这个计划预计将在全国推行。
新华网:今年,中国将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您如何看待这一倡议对振兴世界经济发挥的作用?
马寰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受到欢迎,特别是在当下全球正在寻找新经济增长引擎的情况下,这个倡议能够将各国不同的发展计划更好地对接起来。
“一带一路”倡议仍处于初步阶段,今年5月即将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届时各国可以进一步讨论倡议的内容、政策和未来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也在欧盟内部引发了关于如何充分加强区域内部互联互通的讨论。在芬兰,我们认为连通性包括的范围应该更加广泛,不仅仅是基础设施,也应该包括能源、信息通讯技术,监管框架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所有发展计划和项目都应该是可持续的和具有包容性的。
新华网:据统计,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50%。早在2014年,互联网经济在GDP占比就已超过美国。您如何看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前景?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经济如何与传统经济共同发展?
马寰雅: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令我印象深刻。每一天,我都能看到移动设备、线上对线下服务和电子商务在改变着广大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
芬兰是信息通讯技术国家,我确信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将会成为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现在芬兰人的移动数据使用量相对来说是非常高的,500万芬兰人的移动数据使用量甚至是5000万韩国人的2倍。
互联网经济不是传统经济的敌人,它们之间是共存与互补的关系,它们的结合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和实时的解决方案并帮助用户更好的获取服务。中国现在的一些项目,例如“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就是很好的尝试。